在最新发布的2025江西民营企业100强榜单中,江西省鹰潭市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26家企业入围江西省民营企业100强,入围数位居全省第二;29家企业入围2025江西省制造业民营企业100强,入围数位居全省第一。

这座仅有114.5万常住人口的小城,不仅拥有江铜贵溪冶炼厂这样的国企巨头,更以昂扬姿态加快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新高地。这个小城究竟藏着怎样的发展密码?
创新驱动,锻造发展硬实力
在江西云盛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全新的熔炼设备正高速运转。“我们采用先进的双W型感应器技术,生产的无氧铜含氧量可控制在百万分之五以下。”公司副总经理孙锋介绍,项目一期全面达产后,可年产5万吨高精度铜板带,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
这家浙商企业自2006年落户鹰潭以来,实现了从粗铜加工到高端制造的转型升级。“相比传统的铜锭加工,高精度铜板带的附加值提升了10余倍,即使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近几年我们的产值也实现了逆势增长。”孙锋说。
该公司的转型之路,正是鹰潭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缩影。当地构建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推动各类要素资源向民营企业集聚。
政府多管齐下——与江西理工大学、中国有研科技集团等合作,共建79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通过“揭榜挂帅”解决关键技术难题;设立1亿元工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10亿元工创贷;创新“周末工程师”等柔性引才机制。
创新环境的优化推动企业价值链不断攀升,从传统的铜杆、铜线到高端的铜箔、特种线缆,产品附加值成倍提高。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民营企业利润总额达131.97亿元,较上一年增长37%。
产业生态,培育发展新沃土
鹰潭铜产业从一片空白中诞生。贵溪冶炼厂初建时,年铜产量只有6万吨,此后迅速壮大,势不可挡,2024年产量超百万吨。借力江铜,近年来,鹰潭不断吸引上下游企业聚集,铜杆、铜线、铜板带……各类精深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萌发。
在江西江铜华东电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多台立体连轧机组井然有序地转动,工人在数字驾驶舱内轻点屏幕,生产线作业“一目了然”。“公司主要研发生产新能源电磁线、绕组线等,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力等领域。”副总经理汤晓水说。
铜产业链编织成网。2024年,鹰潭铜企业营业收入占全国铜工业的15%,铜材产量达646.7万吨,位居全国第一,铜产品涵盖全球90%以上铜及铜合金牌号,银铜合金、磷铜球等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世界铜都”名副其实。
“在鹰潭,半小时内就能找齐所有配套零部件。”江西凯安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泽表示,“完整的产业链让企业间的协作效率极高。”
成本优势同样明显。江西中易微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赵衡算了一笔账:“从江铜贵溪冶炼厂采购铜料,每吨能节省一、二百元运输成本。更重要的是,遇到工艺难题时,当地同行还能提供技术支持。”
这种高效协同的产业生态,既得益于历史积淀,更离不开政府的精心培育。江铜贵溪冶炼厂的建设为鹰潭带来了充足的原料和技术人才。改革开放后,大批浙商前来投资兴业,催生了大量配套中小企业。
近年来,鹰潭着力打造铜基新材料产业集群。2023年,江西省委、省政府部署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提出以鹰潭为核心打造国家级铜基新材料先进制造业集群。2024年12月,“鹰饶抚昌铜基新材料集群”成功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当地政府在产业集群建设过程中,一方面突出“链群配”,引进高效益、高附加值的优质项目;另一方面出台市内铜原材料采购奖励、运费补贴等政策,促进上下游企业协同配套。
产业链的耦合效应持续释放。2024年,鹰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达54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191.15亿元。“近年来,鹰潭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扩大规模的意愿强烈。”鹰潭市铜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艾国栋表示,“全市实现裂变发展的企业超80家。”
贴心服务,护航发展增信心
“燃气管道直接通到厂区,大大降低了能源成本。”江西华尔达线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单茂刚为政府的贴心服务点赞。
这样的贴心服务已成常态。据鹰潭市委统战部副部长童丽芳介绍,当地通过“民企会客厅”等活动,已召开20多场民营企业座谈会,收集47个问题诉求,推动65条整改措施落地见效。
针对铜产业资金密集的特点,鹰潭创新铜供应链金融模式,通过委托加工、存货质押等方式破解融资难题。江西凯安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了1.5亿元“无须抵押、随借随还”的供应链融资支持。截至目前,“浙商贷”等金融产品已为150余家浙商企业提供资金130亿元。
政府服务的优化还体现在细节上:37个“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落地,403项事项实现“一网通办”;产业链“链长制”、“企业特派员”等帮扶机制持续深化。
从鹰潭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达607家,占比93.1%;民营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3.3%,较去年提升5.7个百分点。
鹰潭用实践证明:小城市也能培育大产业,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就能激发民营经济的蓬勃活力。在这片发展的热土上,创新驱动、产业生态与政府服务正形成强大合力,推动民营经济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新征程。
系统提示
暂未获得追溯平台使用权限,下载《追溯平台申请书》,填写企业信息盖章后上传,审核通过即可获得平台使用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