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线缆网欢迎您!

免费注册

甘肃白银:从铜加工到线缆 老基地焕发新活力

在甘肃斯卓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根根8毫米无氧铜杆在全自动生产线上蜿蜒穿梭。经过精密拉伸、镀锡等工序,最终变身为高效光伏导电带及汇流带。

“这些铜带,正是太阳能光伏板电池片之间导电聚电的重要材料。”该公司总经理白飞虎介绍,“截至2025年8月,公司产量已达7181吨,营收达3200多万元。”

这个车间的繁忙景象,正是甘肃省白银市在“兰白两区”大框架下,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的生动写照。作为西北老工业基地,近年来,白银市正依托“强科技”行动,加快推动产业从“传统制造”向“高端智造”跃升,让老工业基地在“二次创业”中不断焕发新活力。

改旧:传统产业“脱胎换骨”

白银市坚持聚焦转型升级、聚势突破,让传统产业“发新芽”,新兴行业“长强枝”。

在白银有色西北铜加工有限公司车间内,高纯无氧铜生产管理控制系统正精准调控着炉温、冷却强度等关键参数。“我们通过技术改造将上引炉设备作业率提升至99%,产品合格率提高到99.5%,牌号由TU2升级至更高标准的TU0,月产销量从不足1000吨跃升至10000吨以上。”该公司首席质量官张文龙介绍道,这一品质的飞跃,不仅让该产品在国内市场稳居领先地位,更成功叩开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的大门。

白银有色长通电线电缆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甘肃省高新技术企业及甘肃省电缆工程技术中心依托单位。“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在于质量这一硬实力。”该公司首席质量官薛天军说,公司始终秉持“诚信守法、铸造精品、追求卓越”的质量方针,通过“自检、互检、专检”三级检验机制和数字化质量管控,将品牌建设深度融入发展脉络。

传统产业加速升级。东方钛业“硫—磷—铁—钛—锂—钒”绿色循环产业链建设、聚银化工蒸汽冷凝液回收改造、白银热电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大幅提升,白银高新区入选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名单、国家级绿色园区。

育新:新兴产业“拔节生长”

科技创新,为白银市转型升级源源不断注入新活力。白银市拥有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两块国字号“金字招牌”。

“近年来,全市通过‘链长制’招商,全力打造千万千瓦级复合能源基地。”白银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陇电入鲁”新能源项目装机规模达到358万千瓦,平川区抽水蓄能电站、东方钛业、中车锦源、中瑞铝业170万千瓦源网荷储等重大项目在市域相继落地布局。

在景泰县,2024年招商引进的甘肃澳森豪威智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2亿平方米锂动力电池复合铜箔项目已于今年8月份投产。

“我们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知识产权的真空磁控溅射镀膜设备及产品供应商,设备、工艺、产品等各项关键技术均实现国际领先,全方位完成进口替代与超越。”甘肃澳森豪威智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俊手持厚度仅4微米的复合铜箔样品介绍道,“我们产的复合铜箔与传统电解铜箔相比,重量减轻5.56%,综合成本下降超40%,且性能更好。”  

新兴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精准对接区域产业布局,健全完善“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让创新成果与企业需要、市场需求精准对接,推动更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快速走向生产线。

截至目前,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已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311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1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31家、专精特新企业10家。

今年上半年,白银市登记省市科技成果57项,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267件,为当地产业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白银有色西北铜加工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高导新材料项目生产现场

从铜加工到电线电缆,从氟化工到生物医药,甘肃白银这片老工业基地正以科技创新为笔,绘就出一幅“改旧、育新、聚势”的生动画卷。随着“兰白两区”建设的深入推进,这座西北老工业基地将在新质生产力的浪潮中焕发更加夺目的光彩。  

【免责声明】凡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线缆网"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线缆网”!凡本网站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线缆网)”的作品均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本网站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400-107-5009。
- 分享 -
点赞

系统提示

暂未获得追溯平台使用权限,下载《追溯平台申请书》,填写企业信息盖章后上传,审核通过即可获得平台使用权限。

审核未通过
原因:{{fielText}}
如有疑问请联系400-107-5009
点击下载《追溯平台申请书》
点击上传(Word/PDF格式)
提交申请
审核中
请耐心等待,如有问题联系
400-107-5009
未获得权限
该子账号未获得平台使用权限
请联系企业主账号分配权限
确定